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老照片库 > 正文
    购物车
    0

    休馆不打烊,市博物馆邀您在线赏国宝(二)

    信息发布者:qyxinguo
    2021-05-12 15:40:55    来源:互联网   转载

      

    莱州市博物馆精品馆藏文物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莱州市博物馆采取闭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为进一步丰富观众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莱州市博物馆推出线上网络文物故事特别节目。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第一期的精品文物——名扬中外的云峰刻石。

      

      

      

      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事不断,政权频繁更迭的年代。两汉以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东汉以来兴起的佛教迅速发展,书法艺术全面繁荣。整个的胶东半岛作为光州的辖区,分为三个郡: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而莱州同时作为光州的州治和东莱郡的郡治,成为了、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留下了丰富的佛教、书法文化遗产。名垂书法史的云峰刻石和西晋三大名碑之一的《郛休碑》等众多书法遗迹,都成为了书法艺术的经典作品。

      

      云峰山山脚牌坊和山顶云峰之山碑亭

      

       云峰刻石是莱州文化方面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云峰刻石指的是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天柱山和青州玲珑山上的刻石,共有四十多种。因为云峰山上的刻石最多并且最有代表性,所以书法界将以上四山刻石统称为“云峰刻石”。刻石是北魏时期,郑道昭任光州刺史三年期间,率领僚属及道士悠游于山中,修练道法,吟诗作赋。郑道昭组织工匠将他们所作诗文刻之于山间石崖上。后来,郑道昭的儿子也出任光州刺史,也效仿其父继续刻石,以期留名千古。正是这些遗迹在千年之后成为了中国书法的“神品”。

      

       2011年,云峰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名山称号。云峰山是继泰山之后的第二座书法名山,这两座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座书法名山,,云峰刻石中最重要的《郑文公碑》,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块被书协正式授牌的书法名碑。

      

      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汉字书体发生转变的时期,魏碑体盛行时期,魏碑书体上承汉隶的传统,下启唐楷的新风,为中国书法南北书风的完美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碑体有三个大的类别:一是云峰刻石,二是龙门造像,三是摩崖刻经。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康有为曾这样赞美:“云峰刻石,体高气逸,密致而理通。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又说:“云峰刻石为圆笔之极轨,龙门造像为方笔之极轨。” 清代包世臣言:“北碑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由此可看,云峰刻石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文物介绍

      

       举世闻名的《郑文公下碑》刻在云峰山山阴的一块大石之上,碑的刻面宽3.67米,高2.65米,形体巨大。《郑文公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使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刻于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是郑道昭为其父郑羲的,虽称为碑,实为摩崖,巨石刻面稍加工平整。《郑文公下碑》篇幅大、构思精,书法以古朴淳厚的篆法为主,参以方笔隶意,笔调凝炼,如古松蟠屈,神采奕奕;用笔含蓄而浑穆,骨力雄健,结体舒放自然,熔篆陶隶,于庄严肃穆之间又不乏情趣,极具模范典型之品格,从而达到了蕴藉风流、妙造自然的境界,为云峰山四十余处刻石中最具影响力的恢弘力作。

      


      

      《郑文公下碑》碑亭

      

       下碑刻于南北朝,北魏永平四年,就是公元511年,到现在是1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经过1500年的风风雨雨,它的痕迹仍然非常清晰,而且风化程度很轻。历代的书法家都以这个为国宝,善书者以这个为楷模。上面的碑额写的是荥阳郑文公碑,书法界一般都称之为郑羲下碑。郑羲是他父亲的名字,荥阳是他的祖籍,郑是他的姓,文公是郑羲死后,皇帝赠给他的谥号,所以就称荥阳郑文公之碑。为什么叫郑羲下碑呢?因为他立了两块,上碑坐落在平度的天柱山上,这块是下碑,两块碑相距有四十华里,内容基本上一样,同样的内容做两块碑,在整个历史上市非常罕见的。

       我们把两块碑做了一下比较,上碑的字形没有这个大,碑文的内容没有这个全面,整个下碑比上碑多了355个字,最为主要的是,上碑的石质没有这个好。郑道昭在做完了上碑后,看哪个方面都觉得不满意,然后来到这又做了一块碑。这样就出现了两块碑,现在实践证明,上碑确实风化得比较厉害,而这块下碑因为石质好,而保存得非常完整。这两块碑的石质都属于花岗岩,上碑是细粒片麻状花岗岩,不大抗风化,经常就会一片片的往下剥落,而我们这块是粗粒花岗岩,是非常抗风化得一种。各方面的知识都融在里面,郑道昭造碑造得非常高明。

       整个碑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郑家先祖德行,各代家主处于高位,家族源远流长。第二部分是为父亲,介绍郑文公事迹和才学。第三部分是简要说明了立碑原因。郑家家祖最早起源于西汉,先祖名为郑当时,职位是汉大司农,就是在西汉的时候掌管国家财政、经济大权的一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职位可以说是很高的。再往后是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只要是郑氏在朝中做官的,职位都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到了北魏,郑道昭的父亲郑羲,做到过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一切法律条令均出自君之手。郑道昭又做过秘书监,他的儿子也在其间为官,郑述祖在北齐时也在这做过光州刺史,他最后的官职是尚书,也是部长的级别。郑羲曾经做过大使到南朝的宋国去讲和,而且听了其音乐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来年的兴衰败亡,他的父亲是非常神明的,所以他父亲的职位也是越来越高,郑道昭就是用这个事例来为他父亲的。

      



       过去古代做碑是书丹,用毛笔沾着朱砂直接写在石壁上,然后石匠再按照他写的红色的字凿刻出来,做碑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石碑偏左部分有一道石线,这里的的石质比较粗糙,是由于地壳变动岩浆倒灌而成的,颗粒之间的结构比较松散,不抗风化,郑道昭为了使碑文能够长久的保存完整,他就把整个碑文字跃开石线而写。有段文字可以顺下来,“春秋六十有七,寝疾薨于位”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为薨。这些字都能很完整的顺下来,这样就说明了郑道昭不但是一个书法家,而且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金石学家。

      


      馆内云峰

      

      市博物馆展厅,魏晋南北朝展区《四仙》、《云峰之山》等部分云峰刻石拓片

      


       莱州市博物馆也在力图将云峰刻石系列作品走出去展出去,年前对云峰刻石所有碑拓进行整理装裱,完善展陈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魏碑体,了解云峰刻石,了解莱州。

      

      市博物馆张玉光馆长、潘雅卉探讨装裱事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